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罗马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罗马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埃及金字塔、罗德岛太阳神巨像、亚历山大灯塔、雅典帕特农神庙、古罗马斗兽场、英国巨石阵、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印度泰姬陵、印尼爪哇岛婆罗浮屠、柬埔寨吴哥窟、中国长城、玛雅金字塔、马丘比丘空中古城等。
古典时代后,长矛方阵依然存在,消失的只是马其顿方阵而已。在罗马时代,罗马帝国的重步兵仍然有长矛方阵这种选项,只不过相比于马其顿7米长的长矛,罗马帝国三米长的长矛要短了很多。帝国分裂后,东帝国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又重组了部分超级长矛方阵,但是只作为特种部队使用,并不是军队主力。
马其顿方阵的淘汰,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马其顿方阵的规模很大,单是一个独立的长矛方阵就要4000多人,更不用说几个大板块共同构成的大阵型了。如果是一个统一的庞大帝国,那维系一个马其顿方阵自然是不成问题。但是在古典时代末期,曾经的亚历山大帝国已经瓦解,取而代之的几大继任者王国都没有足够的实力继承亚历山大的全部遗产。马其顿延续了长矛方阵的传奇,而骑兵则被塞流古所发扬光大,托密勒埃及则是更多的发扬了古典埃及的特色。
在罗马共和国扩张的时期,罗马人凭借更为灵活的方阵和地形优势击败了队列庞大、移动不便的马其顿方阵,因为缺少大量伙伴骑兵和轻步兵的掩护,罗马人很轻易的便突破了长矛组成的矛墙,然后对方阵步兵进行了屠杀。
在击败塞流古的时候,塞流古过于依赖骑兵,反而吃了步兵战五渣的亏,在没有马镫和高桥马鞍的时代,骑兵和步兵硬杠的结果只能是被屠杀。
这些实际案例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马其顿方阵成功运行的要求,必须有至少四分之一规模的骑兵和轻步兵做方阵的掩护,而且地形要尽可能的平坦。限制太多,自然是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了。因此从罗马时代开始,方阵步兵的长矛,最长也就4米长,因为再长,就不便于运动了。
这个问题我之前做过详细的回答,在此提炼下主要观点:
首先,从地缘和时代上讲,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距文艺复兴的兴起地意大利较为接近。
14-17世纪,文艺复兴最早诞生于意大利。而意大利这一地区,曾也是古希腊文明的影响范围。而且古罗马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另外,古希腊、古罗马的许多艺术作品都是人物雕像和古典建筑,容易保存。艺术创作源于生活,文艺复兴的艺术大师们从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品种寻找灵感,模仿和利用他们的艺术形式来进行创作,是很自然的。
(因严查图片,原图已删)
其次,从艺术形式来讲,古希腊、古罗马艺术对人的刻画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理念暗合。
在古希腊文化中,人神同形、同性,而且在其文化理念中,始终推崇健康的体魄。这便使得当时古希腊的人体雕刻十分出色。而古罗马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又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艺术形式。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主张对人的关注。艺术的表达必然需要某种形式,于是,当时的艺术家们在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中,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和途径。除了继续在人体雕塑上实现进一步发展和突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绘画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新的主义和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受到旧势力和旧传统的阻挠,文艺复兴运动是以“复古”为途径,变相地宣扬自己的主张。
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但新生的资产阶级,还不足以同旧势力分庭抗礼,于是采取迂回的形势,以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来进行艺术创作,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
可以说,文艺复兴尽管在形式上与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有类似之处,但在内容上却是全新的资产阶级思想。讲到这里,大家也就应该清楚为什么文艺复兴运动会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那么推崇了。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距今将近有3000年,古希腊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他们最引以为豪的无疑是雕塑艺术,从技巧到审美再到创作,为后人建立了一种成功的经验和规则,后人只需按照这些要求来创作,就完全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杰作。当代雕塑艺术在创作上,同样无法脱离古希腊雕塑风格的影响。
文艺复兴的艺术创作为什么会选用古罗马古希腊的式样?以我的理解,主要有两大原因。
其一,文化信仰和艺术理念。
古希腊时期,爱琴海周边相继诞生了200多个城邦,这些城邦在体制上非常灵活,不论是制度层面,还是文化层面和思想领域,都相当自由和民主,跟我国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有几分相似,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对不同意见都可以发表看法。
在这种自由氛围下,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大师,各个大师之间既相互学习又相互竞争,把行业的发展一步步推向了高峰。
在文化信仰上,人们崇拜神性力量,对史诗中的神灵和英雄人物都很崇拜。在艺术理念上,推崇原始美和自然美,对拥有健硕体魄的人,会当做英雄一样敬畏。如何表现男性的阳刚威猛,如何表现女性的生殖崇拜,成为一个个雕塑艺术家最重要的母题。
这种艺术理念贯穿了整个西方美术史,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自然而然传承了这些。
米隆《掷铁饼者》
其二,地缘关系
欧洲在古希腊时期,都是一个共同的祖先。古希腊灭亡后,古罗马诞生,虽然是新的政体,但从本质来看,他们属于更替关系,在方方面面的传统上,一脉相承,你方唱罢我登场,都没有中断。
文艺复兴从意大利起源,意大利跟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基本是吻合的,只是不同时空的朝代更替而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模仿和学习古希腊古罗马就是“近水楼台”的事情。就像我国宋代人会模仿和学习唐代人,而唐代人又会向魏晋、隋代的前辈来学习经验。
首先,从地缘上讲,意大利直接复兴的是罗马艺术样式,直接复兴希腊视觉文化的条件是比较有限的,只能通过罗马收藏的希腊艺术品或间接通过罗马艺术追溯希腊的影响,能够直接影响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希腊文化实际上以哲学、文学等以文本形式存在的人文科学,这些人文知识因拜占庭学者的到来而传到了意大利。
吉贝尔蒂为佛罗伦萨洗礼堂制作的第二道青铜门,人物背景中大量出现罗马的建筑
不得不承认,罗马在当时确实是各地艺术家前去考察的艺术圣地,意大利本土第一批具有复古意识的艺术家,比如布鲁内莱斯基、多纳泰罗等人都曾前往罗马进行考察。但是,在文艺复兴之前的罗马却并非只有来自古代罗马(共和国和帝国时期)的遗迹,漫长的中世纪时期也有丰富的艺术留存,而这其中哥特式所占的比例相当之多。
法国血统的教皇克莱门特四世墓
因为教皇的领土(教皇国)实际上正是法王“短子”丕平在8世纪时赠送给教皇的的,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罗马教皇在政治上教是亲法的,其直接结果是出现了大量法国血统的高级神职人员,以及法国中世纪文化——哥特式的入侵。教皇长期的亲法路线引发了意大利本土的反抗,以致于14世纪时,法籍教皇不敢前往罗马梵蒂冈就职,将教廷设在法国南部的阿维尼翁,史称“阿维尼翁之囚”。
法国红衣主教皮特罗尼的陵墓纪念碑
15世纪是对罗马天主教的统一和意大利本土文艺复兴至关重要的一个时代:一方面,东罗马帝国受到奥斯曼土耳其的威胁,东正教向罗马天主教廷求救,东西方教会议和,大量会希腊语的拜占庭学者来到意大利;另一方面,意大利人试图驱逐法国在罗马教廷的势力,摒弃法国哥特式的影响,在艺术上回归意大利本土的形式语言一一罗马的样式。
美第奇家族扶植的教皇约翰二十三世,虽然当时在三足鼎立的教皇之争中败下阵来,但他的陵墓纪念碑由美第奇家族扶植的艺术家多纳泰罗和米凯洛佐设计完成,用大量的半圆拱券取代了哥特式的尖拱,教皇的人物塑像也采用了写实的手法,被认为是第一座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陵墓纪念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罗马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罗马阵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